4月16日至18日优配痢略,“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·年度峰会”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。这是该投资行业盛会首次落地科创高地海淀。
政府领导、投资大咖、产业专家和明星创业者等一众嘉宾云集,聚焦科技创新和股权投资,探讨当前行业在募、投、管、退各链条面临的核心问题,共探投资新局,解读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生物医药、高端制造、新能源等时下热点投资赛道的新机遇。
创投市场正迎来分化时刻
“一条路向东,一条路向西。”在业内看来,中国创投的分化从未如此具象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。本届投资年会主题就是“分化”,由投中信息、投中网共同主办。
“晴朗的天气里,你可能没机会超过15辆车,但下雨天可以。”投中信息首席执行官杨晓磊在主题为“雨战博弈”的开场致辞时,引用“车神”埃尔顿·塞纳的名言,将当前的投资环境比作赛车场上的雨战天气——在逆境中超越对手的机会反而更大。
杨晓磊认为,尽管市场环境复杂多变,但投资行业依然充满机遇。在他看来,乐观的因素有很多,中国对美贸易依存度从2018年的19%降至如今的15%,冲击在被消化;中国上市公司平均PE倍数仅为13倍,表明中国资产仍处于价值洼地。中国在制造业、科技和消费领域的优势,以及政策稳定性,为投资机构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“从某种意义上看,分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底层逻辑。无论是技术、企业,还是产业、资本,分化带来差异,差异激发竞争,竞争催生创新。”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戴敏敏表示,今天我们面临着全球格局的分化,这不是过去常见的全球化框架内的资本流动与产业变迁,而是可能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世界体系;我们面临着产业格局的分化,以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持续崛起,特别是人工智能正在开始重塑人类社会。
如何看风险投资与中国创新?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表示,作为一个长期在中国生活的新加坡人,2000年就来到中国看项目,先是投百度,后续又投一系列公司,见证了中国的发展。他认为,中国的人才基础、人才密度、工程师能力,以及供应链、工业各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,“这个世界脱离不了中国。”
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表示,当前创投行业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定位转变。创投原本属于金融体系中相对小众的领域,但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其战略价值得到重新认识优配痢略,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支点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。
对当前创投行业的发展态势,他用"趋暖"来形容,整个行业正在迎来春天的气息。回暖已在迹象:在资金端,资金来源变得更加丰富,资金属性越来越长期化和耐心化;在投资端,热点频现,机会涌动。今年开年以后,主流私募机构开始积极招兵买马,出手频率加快。
耐心资本要形成接力梯队
过去两年,耐心资本成为热词。培育壮大耐心资本被视为推进中国科技创新、全面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举措。
“去年以来,耐心资本在不同场合被多次提及,它不再只是一个口号,一种理念,而是走深走实,成为股权投资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力量。”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表示,耐心资本作为“科技-产业-金融”三角循环的关键传动轴,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。
在分享“耐心资本的‘北京模式’投资实践”时,他表示,2023年5月,社保基金会与北京市携手合作,设立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,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,委托君联资本按照市场化、专业化、法治化方式运营,基金期限超过10年。
“这只基金让北京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探索走在前面。”李家庆表示,目前专项基金已成立运行近两年,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,整体投资进度达到60%,其中73%资金投向北京。通过协同投资,累计撬动投资总额超240亿元,资金放大效应超8倍。
“我们已经充分进入进入科创的时代。当下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是空前的,同时我们这个行业也在被重塑。” 谈及如何助力原始创新,联想之星总裁王明耀呼吁耐心资本要形成接力梯队。
“以前我们很孤独,现在很多人变成我们的伙伴。以前都是我们后面的‘接盘侠’,后来‘接盘侠’都来跟我们一起做事。”他说,现在国家政策总体上鼓励投早、投小、投科技。而对于需要成长15年甚至17年的项目,创投可以支持前5至8年,后面几年也要有人接棒支持,所以呼吁国家鼓励设立接力基金、再接力基金。
如同互联网 AI将是长期趋势
年初至今,“AI+X”、AI生态、具身智能,行业发展非常快,也引起诸多争论,有的投资人认为里面有巨大泡沫。
“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就是一个大泡沫,后来泡沫破了一地鸡毛,但是从中长出来BAT这几家公司。”符绩勋认为,任何一个行业,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去验证、去市场化、去做商业闭环。就像当年的互联网,他相信AI是长期的趋势。尤其过去几个月时间DeepSeek崛起,现在大家全面拥抱DeepSeek,应用大量涌现。相信未来很多年,能在AI里看到更多机会。
当前AI技术发展已进入成熟应用阶段。生物医药领域长期面临研发成本高、周期长、风险大的挑战,而AI技术天然具备加速研发进程、降低成本和提高成功率的特性,这使得业界高度关注AI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变革潜力。
启明创投合伙人、医疗健康行业共同负责人陈侃表示,事实上这种变革已经显现。领先药企也纷纷从科技行业招募人才担任CTO等关键职位。这种组织架构的调整充分表明,传统制药企业正在积极拥抱AI技术转型。
记者:孙杰优配痢略
易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